北约秘书长吕特对特朗普的支持,似乎已经渗透到了无处不在的层面。就在特朗普公开威胁俄罗斯,并宣称将对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伙伴征收100%的关税之后,吕特再次站出来为特朗普辩护,显然是在传递一个信号:北约与特朗普同舟共济、共进退。吕特在与美国参议员的会晤中表示,“如果印度、巴西、中国不对俄罗斯施加足够压力,促使其认真对待与乌克兰的和谈,美国可能会选择用二级关税来进行惩罚。” 事实上,特朗普提出的二级关税制裁,以及吕特的此番言论,直接指向了那些与俄罗斯保持紧密贸易关系的国家,尤其是中国、印度和巴西。
特朗普一方面重新启动对乌克兰的支持,创造了一种“美国支持—欧盟掏钱—乌克兰使用”的支援模式,意图通过这一方式迫使俄罗斯在停战和谈判的条件上做出让步;另一方面,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加剧欧盟、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消耗,进一步增强这些国家对美国的依赖。然而,仅仅通过对乌克兰的支持是无法迫使俄罗斯妥协的,而对俄罗斯进行关税制裁同样也没有多大效果。因为美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本就有限,根据2024年的公开数据,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仅有30多亿美元,而这些大部分是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关键材料。所以,特朗普威胁要对俄罗斯征收100%的关税,其实可能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。
展开剩余71%然而,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,情况就不同了。这两个国家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庞大的能源贸易,这也正是俄罗斯能够维持经济稳定的关键所在。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和印度发出这种威胁,实际上还是有一些作用的,毕竟两国与美国之间也有相当规模的贸易往来。如果这些国家被迫与俄罗斯切断能源贸易,必然会对其经济产生影响。相比之下,吕特对特朗普言论的支持,看起来多少带有一些自我安慰和双重标准的味道。毕竟,在俄乌冲突爆发期间,印度不仅从俄罗斯进口石油,还将这些石油转运或加工成成品油,再卖给欧洲。这样一来,印度不仅没有削减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,反而在能源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,帮助自己和欧洲度过了能源危机。
印度对此自然有自己的回应。印度官员指出,“自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‘特别军事行动’以来,西方国家依旧持续从俄罗斯购买化石燃料,却要求其他国家断绝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关系,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明显的双重标准。”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·贾伊斯瓦尔甚至暗示,“印度不排除重启与中国和俄罗斯的三方合作机制。” 这一表态,无疑触及了美西方国家的痛点。印度凭借着其地理优势,一直是美西方国家争取的对象。无论是为了遏制中国,还是制约俄罗斯,印度都被认为是关键的战略伙伴。面对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二级制裁威胁,印度显然有着足够的底气进行抗衡。
不仅如此,印度的底气不仅来自于其在国际上的独立定位,更源于其对欧洲能源现状的深刻理解。尽管欧盟多次表态要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,但事实上,他们依然以各种方式在继续购买俄罗斯的能源。芬兰的智库“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”提供的数据表明,欧盟仍然是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的最大买家,而土耳其则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。虽然2024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化石燃料总额比2023年有所减少,但下降幅度微乎其微,仅为1%。因此,无论冯德莱恩如何批评俄罗斯试图通过能源勒索欧盟,还是吕特如何通过二级制裁威胁印度等国,试图调整对俄贸易关系,他们实际上都在做着与自己言论相矛盾的事情。
尽管印度外交部发言人仅仅是暗示,但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的可能性依然存在。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对中国和印度有需求,而印度则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大国梦。最近,印度在关税和贸易问题上与美国进行硬碰硬的博弈,也表明它在面对压力时有着足够的决心。随着各方需求的不同,三方的合作机制可能会渐渐落实。这种合作,虽然面对美西方的强大压力,但凭借着中俄印三国的利益共同体,它仍然有可能成为一个现实的战略框架。
在这种背景下,虽然中俄印三方的合作关系尚不完全明朗,但随着局势的发展,逐渐形成的合作机制无疑会成为美西方国家的一大挑战。
发布于:天津市深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